《池州市九華黃精產業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2025年7月1日池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并經2025年7月10日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批準,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現就條例作如下說明:
一、條例制定的必要性
九華黃精是原生于九華山山脈的百合科藥食同源植物,收錄于國家藥典,是安徽省“十大皖藥”之一,富含多糖、皂苷、木脂素、黃酮等有機成分,具有補中益氣、潤肺健脾等功效和降“三高”等作用。隨著健康消費需求增長和地方旅游業發展,九華黃精產業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存在原料供不應求、標準體系不完善、品牌使用不規范等問題,有必要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進一步強化政府促進舉措,推動九華黃精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條例的制定過程
2024年2月,成立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領導組,加強立法統籌協調。3月-8月,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起草條例草案,市人大常委會農工委、法工委提前介入。9月,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條例(草案)。市人大常委會于10月、12月和2025年4月進行了三次審議。期間,通過赴縣區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網站公告等方式,征求市和縣區有關部門、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部分鄉鎮和村、九華黃精行業協會和企業以及家庭農場、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九華黃精非遺傳承人等的意見,共收集意見建議350余條。法工委認真研究吸納修改建議,借鑒其他市特色產業立法經驗,開展了5次全面修改和多次局部完善,經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指導論證,形成了法規文本。7月,條例表決通過。
三、條例的主要內容
條例不設章節,共二十三條,圍繞九華黃精生產、加工、經營、科研等活動和產業發展環節,按照總則性規定、產業規劃、種源保護、繁育種植、質量管理、標準化建設、發展要素保障、激勵等次序進行排列。
(一)總則性規定(第一條至第五條)。規定了立法目的和依據、適用范圍、政府及其部門職責等內容。一是對九華黃精進行定義,規定九華黃精“是指本市行政區域內九華山山脈天然生長的多花黃精和使用該種種質資源繁育、種植的多花黃精,包括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種苗”。二是規定政府“制定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措施”等產業發展扶持職責。三是規定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林業等主要部門職責以及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職責。
(二)產業規劃(第六條)。加強規劃統籌和實施,規定市人民政府編制九華黃精產業發展規劃,縣區人民政府和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結合實際制定本行政區域規劃或者實施方案。
(三)種植資源保護和種植(第七條至第九條)。一是規定政府加強九華黃精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和推進保障性種苗生產基地、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建設。二是規定農業農村部門加強種植指導和綠色種植技術推廣,并與林業部門共同做好九華黃精優質種苗的培育、繁殖和推廣以及野生九華黃精保護工作。三是規定鼓勵通過多種方式擴大九華黃精種植規模和農戶利用空閑地塊種植九華黃精。
(四)質量管理(第十條)。從生產經營活動和行政服務管理兩個方面加強九華黃精質量安全和品質保障,規定九華黃精生產經營主體應當執行國家和省有關質量安全標準,記錄和保存九華黃精及其產品全程可追溯的信息,同時,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林業等部門進行相應的指導和檢查。
(五)配套設施和服務(第十一條至第十三條)。一是圍繞提升九華黃精品質,規定政府加強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二是圍繞提升綜合效益,規定政府推動九華黃精產業集群集聚、融合發展和促進產銷對接。
(六)發展要素保障(第十四條至第十九條)。規定研發創新、市場主體培育、品牌保護運用、文化保護傳承、人才支撐、金融服務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強化政府對九華黃精產業發展要素的支持和保障。
(七)法律責任(第二十一條至第二十二條)。一是對公職人員影響九華黃精產業發展的行為設置行政處分罰則。二是根據立法技術規范,設置兜底處罰條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