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經市政府同意,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印發《池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下面就《規劃》的編制背景依據、編制過程、主要內容、保障措施等幾個方面作簡要解讀。
一、背景依據及編制過程
(一)背景依據。“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縱深推進的重要時期,也是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現代化“三優池州”的關鍵時期。依據國家和省關于文化旅游發展的部署以及《池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相關要求,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高質量建設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打造長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長三角重要休閑康養地”的部署,按照“全面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扎實推進產業強市,全力培育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加快建設現代文旅康養基地,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具體要求,結合我市發展實際,對“十四五”時期池州市文化和旅游發展作出的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二)編制過程。根據全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整體安排,我局委托池州學院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于2020年5月正式啟動規劃編制工作,在充分調研、資料收集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于2020年10月形成《規劃(框架稿)》,先后在文旅系統內召開3次征求意見座談會和1次書面征求意見。2021年8月,根據我市《關于大力發展八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新興產業聚焦地的實施意見》精神,對《規劃(框架稿)》進行補充更新,形成了《規劃(初稿)》。9月,由我局主持召開《規劃(評審稿)》評審會,組織安徽師范大學、池州學院、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以及各縣區、管委會專家和領導對規劃進行評審,經研討一致同意《規劃(評審稿)》通過評審。10月28日,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組織召開規劃征求意見座談會,在多輪意見征求工作的基礎上,我局對其進行了歸納整理并進一步修改完善。2022年1月,根據市政府主要領導指示精神,結合《池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思路暨項目謀劃》,重點對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進行了完善,補充了運動健身、會議研學、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內容。3月初,結合《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十四五”建設發展規劃》精神和要求,進行了完善,形成《規劃(送審稿)》。3月16日,市政府第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規劃(送審稿)》。3月22日,經市政府同意后印發。
二、主要內容
規劃分為5個主體部分內容和1個附件。
第一部分是產業基礎。對我市“十三五”文旅發展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存在的問題。發展成就方面,從文旅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效顯著、文藝作品創作推陳出新、文旅市場管理規范有序、文旅品牌形象不斷提升以及旅游扶貧工作成效顯著等7個方面總結了“十三五”成績。存在問題方面,高質量文化產品供給待加強、發展共識待凝聚、文旅綜合經濟效益待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待提升、文旅要素配套建設待完善、文旅大整合大聯動待強化、文旅產品與業態創新待突破等7個方面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第二部分是產業前景。從國家政策、行業等層面分析“十四五”文旅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十四五”我市文旅發展主要的機遇是國家戰略相互疊加、文旅融合不斷深化、居民消費不斷升級、全域旅游全面推進、交通格局逐步優化、科技賦能帶來變革、鄉村建設行動育新機,發展的主要挑戰是百年大變局帶來挑戰、內生市場非常薄弱、生態管控愈發加強、市場需求迭代升級、新冠疫情巨大沖擊。
第三部分是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明確“十四五”時期文旅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按照省市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推進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動旅游業的品質化、集約化、現代化、全域化發展,把池州建設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長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重要休閑康養地,為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三優池州”貢獻文旅力量。
圍繞總體思想,制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全面對接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高品質推進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協同發展,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康養旅游、鄉村旅游、運動健身旅游、會議研學旅游,建設特色化、生態型、世界級運動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圍繞總體目標,制定“創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打造長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重要休閑康養地”3大發展目標。
圍繞產業發展目標,從文化旅游產業、文化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國省級旅游品牌、鄉村旅游等4個方面明確了36項具體指標。到2025年,實現旅游接待1億人次,總收入1000億元,創成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
第四部分是主要任務。確定了“十四五”期間我市文化和旅游發展的10件主要任務,分別是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化文旅產業發展格局、促進鄉村旅游振興發展、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健全旅游產業要素體系、豐富文化旅游產品體系、創新文旅市場營銷模式、完善文旅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及優化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環境。
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方面。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事業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施全媒體傳播提升工程、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發展工程、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通過實施實施全媒體傳播提升、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發展、文藝作品質量提升“3大工程”,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產品生產供給體系,建立文化和科技創新融合體系和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通過構建創新文化產品生產供給體系、建立文化科技創新融合體系、建立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3個體系”,進一步健全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優化文旅產業發展格局方面。堅持打破區域分割、行業壁壘,把分散的景區景點串成線、連成片,規避生態紅線,銜接國土空間規劃,構建“集聚發展、四軸聯動、廊道串聯”的文旅產業空間格局。
促進鄉村旅游振興發展方面。通過推動鄉村旅游集聚發展、加速鄉村旅游品質提升、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等3個方面,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方面。重點圍繞文化、康養、農業、體育、教育、攝影等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積極打造特色小鎮、田園康養綜合體、詩路線路產品、古村落旅游、非遺旅游、研學基地、攝影產業等業態,進一步豐富文旅產品供給品質,促進“旅游+”“+旅游”融合發展。
健全旅游產業要素體系方面。通過完善多元住宿、主題餐飲、購物體系、休閑娛樂、旅行社服務等方面,以及建設精品民宿、青年旅社、特色營地、特色美食街、皖美好味道·系列風味小吃、特色IP文旅商品、旅游購物精品街等產業要素重點工程,進一步健全旅游產業要素。
豐富文化旅游產品體系方面。通過旅游度假區、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歷史文化街區、文旅節慶品牌等文旅體驗產品,濱水養生、森林康養、田園度假等康養度假產品,農旅融合休閑基地、鄉村旅居、“網紅打卡地”等鄉村休閑產品,詩歌研學、茶文化研學、自然科普、紅色、家風等研學旅行產品,山地運動、親水體驗、戶外徒步、體育節事、等體育運動產品,夜光慢游、城市夜讀、夜間演藝、夜食夜購等夜間休閑產品等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產品打造,進一步豐富完善旅游產品體系。
創新文旅市場營銷模式方面。通過抓住時代機遇,廣泛借助各種可能的營銷宣傳推廣平臺和渠道,搭建全面覆蓋、即時有效、層次豐富的立體化傳播平臺,重塑營銷理念、營銷方式和營銷途徑,從開展傳統營銷營造旅游氛圍、開展游客分析實施精準營銷、強化區域合作融入長三角、強化新媒體功能開展線上營銷、策劃落地活動主攻新興市場“5個方面”創新池州市文旅市場營銷模式。
完善文旅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方面。通過加快完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文旅集散體系、智慧旅游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4個體系建設,不斷健全文旅公共服務。在打造綜合交通網絡方面,提出了打造“G318國民公路、九華秘境、秋浦仙境、石臺天路、堯舜勝境”5條旅游風景道。
優化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環境方面。通過加快構建新型市場監管體系、完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構建服務質量促進機制、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等4個方面,實現營造文明旅游、誠信經營的良好氛圍、杜絕文化和旅游安全事故的發生、引導全行業質量提升以及全面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的良好發展勢頭。
第五部分是保障體系。通過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落細各項政策、創新體制機制、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切實保障規劃落實。
完善組織領導。完善領導機構職能,對于重大文旅項目實行頂格戰法,協調推進文旅重大項目落地。同時加強溝通協調,細化工作措施,把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落實落細各項政策。通過加強有關政策研究、強化用地政策保障、科學制定招商政策、發揮財政支持政策作用等方面推動政策落地。
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行政管理體制創新、融合的規劃建設機制創新、文化資源保護和融合利用機制創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融合轉化機制創新、文化和旅游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創新、營銷理念及機構的創新,建立文旅融合測量指標體系。
拓寬投融資渠道。明確了文旅產業發展基金、信貸擔保貸款模式、平臺公司融資模式、文旅企業上市融資等4種形式拓寬投融資渠道。在平臺建設方面,提出通過租賃、合資合作、入股、資產收購等模式,將全市具備資源整合前景和條件的景區景點經營權和文旅資源,以協議方式授權市級政府平臺持有,按照市場機制參與和推進重點項目開發及培育,將培育成熟的景區景點和企業,逐步整合推向資本市場。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多元化培養途徑,積極采取開放、靈活、全方位的培養方法。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要深入貫徹“兩山”理論,堅持綠色發展,保護優先,堅持可持續發展。
附件部分是重點文旅項目。謀劃篩選了“十四五”期間我市文旅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并制定了項目分布圖。共遴選了52個文旅項目,計劃總投資831.3億,其中貴池區10個,計劃總投資204億元;東至縣9個,計劃總投資87.38億元;石臺縣7個,計劃總投資18.3億元;青陽縣17個,計劃總投資434.27億元;九華山8個,計劃總投資82.36億元,江南產業集中區1個,計劃總投資5億元。在建項目28個,計劃總投資271.71億元,謀劃儲備(開展前期工作)24個,計劃總投資559.6億元。